
11月21日,第二届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商事仲裁论坛在重庆举办。论坛由重庆市司法局、重庆市法学会、重庆仲裁委员会(重庆国际商事仲裁院)、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律师协会联合主办,本次论坛主题为“共享机遇、共促发展,共建国际商事仲裁服务新高地”,主要围绕合作协议签署、建设成果发布、专家队伍建设和制度研讨等重点内容,集中展示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新进展、新成效。
来自境内外仲裁机构、司法部门、高等院校、律所及企业代表200余人参加论坛。

论坛现场。
重庆国际商事仲裁院与五家境外仲裁机构签署仲裁合作协议
论坛上,重庆仲裁委员会(重庆国际商事仲裁院)与来自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5家境外仲裁机构签署仲裁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建人才培养基地,互派人员实训,互荐仲裁员,开展国际仲裁合作交流。
现场,重庆仲裁委员会(重庆国际商事仲裁院)与西南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重庆大学等8家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签署了深化涉外仲裁人才联合培养协议,旨在共同打造“政产学研用”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外语的复合型高端仲裁人才。

活动现场。
现场还聘任了一批国际商事仲裁专家库专家及国际仲裁员,进一步壮大专业队伍,增强国际仲裁智力支撑。
“系列协议的签署不仅拓展了国际仲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更为涉外仲裁人才培养注入了强大动力,为共促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有利于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共同打造一支国际化、职业化的涉外仲裁人才队伍。”重庆仲裁委员会(重庆国际商事仲裁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涉外裁决已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承认与执行
论坛上,重庆仲裁委员会(重庆国际商事仲裁院)集中发布《重庆推进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成果》。
2024年,重庆国际商事仲裁院正式揭牌运行。目前,重庆国际商事仲裁院聘有涉外仲裁员178名,发布中文、英文等多语种国际商事仲裁规则,可以为全球市场主体提供多元化、国际化、专业化、数字化的良好仲裁服务。
近年来,重庆涉外仲裁领域实现稳步突破,重庆仲裁委员会(重庆国际商事仲裁院)涉外裁决已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承认与执行,涉外案件标的金额累计超250亿元;仲裁国际化平台体系加速完善,初步形成面向东盟、辐射“一带一路”的多边仲裁协作机制。
同时,国际一流仲裁人才队伍逐步壮大,国际仲裁员、国际商事仲裁专家库持续扩容,仲裁规则创新成果不断推出;仲裁理论与实务研究体系逐步完善,多项研究成果在全国产生积极示范效应,为深化区域仲裁合作、提升重庆仲裁国际影响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探索仲裁的国际化发展新路径
活动现场。
现场还举行了两场主旨研讨。在以“推动中国仲裁的国际化发展与展望”为主题的研讨活动中,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局长杨向斌作主旨演讲,12家境内外仲裁机构、高等院校、涉外企业、专业组织等机构代表围绕建设国际一流仲裁机构、境内外仲裁机构合作、涉外仲裁人才队伍培养等问题展开讨论,分享了国际商事仲裁领域前沿动态和实践经验,提出了建设性的新建议、新措施。
活动现场。
在以“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的贯彻实施与展望”为主题的研讨活动上,中国政法大学刘艳红副校长、最高人民法院王海峰副庭长、海南国际仲裁院王帅理事长等7位专家学者围绕建设中国特色国际一流仲裁机构、构建仲裁“友好型”司法环境、落实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等方面展开探讨,表达了对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的新期待。
“论坛的举办将进一步深化国际商事仲裁领域交流合作,加快推动重庆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和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一流仲裁机构,为护航国际经贸发展贡献更多仲裁力量。”重庆仲裁委员会(重庆国际商事仲裁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庆仲裁委员会(重庆国际商事仲裁院)将深入推进服务内陆开放综合枢纽、面向东南亚、辐射“一带一路”的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加快培育具有重庆辨识度、国内影响力、国际知名度的国际一流仲裁机构,深化国际商事仲裁领域交流与合作,为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提供更加优质的国际仲裁服务。
上游新闻记者 徐勤 图片由重庆仲裁委员会(重庆国际商事仲裁院)提供
天创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